
净界法师:妄想的可怕

你会发觉:这个末法时代,为什么讲「魔强法弱」?
因为这世间它所创造的气氛,是在「刺激你打妄想!」你注意看:它要求效率,你知道了就要马上去做,否则你就失去了竞争。
*《楞严经》完全不同,你遇到事情的时候,先不要乱动,「等到妄想过去」了,「真如显现」了,你才可以去做。在《楞严经》的观念里面是:「谋定而后动」,所以研究《楞严经》以后:你会觉得你整个生命的脚步放慢,你的过失变少了,你看事情看得更清楚。
妄想是冲动的,它是情绪化的,你可以先从「不迷」下手,你也可以从「不动」下手,都可以!总而言之,在整个《楞严经》当中,它所对治最重要的:就是消除我们心中的妄想!
在商朝,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商「纣王」,商纣王有一天,有一个诸侯供养他一双象牙做的筷子。这双筷子纣王非常欢喜,心中就住在这个筷子。我们一个人欢喜一个东西,心有所住─筷子要是好好的,他就欢喜;筷子要是损伤了,他就痛苦,所以我们的心就随这筷子起伏!
有一天,他有一个很有智慧的大臣叫箕子,这箕子有一天看到商纣王吃饭的时候,他感觉这商纣王看筷子的眼神不太对劲,就有一种不祥的征兆。有智慧的人,他可以从小事情体会出大道理─「会事入理」。他就跟商纣王说:「你这筷子是从什么地方来的?」商纣王说:「这是诸侯供养我的啊!」他说:「这个筷子不吉祥,你要赶快把它舍掉、把它丢弃,否则你有亡国之患。」商纣王说:「这不就是个筷子,有这么严重吗?」箕子说:「你今天你爱着这个筷子,你用象牙筷子吃饭,吃久了以后,你觉得这个碗不对劲,跟这筷子不相配,你总有一天要找一个象牙的碗,来跟这个筷子相配;再过一段时间,你觉得这桌子也不对劲了,桌子怎么可以用普通的桌子呢?要找一个象牙的桌子来跟这个碗相配;再过一段时间你觉得这房子不对,这房子跟桌子不相配,你要盖一个更庄严的房子,来配合这个象牙的桌子;所以总有一天,你就是因为这样的欲望辗转增盛而亡国。」果然商朝就被箕子不幸而言中。
「妄想」的可怕─不仅是会带动我们产生欲望、去造业,而是它会辗转增盛;你满足它一次,它下一次要求更多,就像滚雪球一样,会不断的辗转增盛!
刚开始你不觉得它的存在,但是等到你觉得它的势力强大的时候,你没办法了,你一定要跟它走,这就是「生死轮回」的根本。
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妄想当中,其实我们并不是真正的在生活!
从〔唯识〕的角度,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只有「第一念」,我们了解外境是怎么回事,「第二念」开始妄想活动,我们开始活在妄想中。比方说你吃榴莲:其实我们没有一个人真正吃到榴莲,你第一口咬下的时候,感受到榴莲的味道,但是第二念以后,你就活在你的妄想当中─这个榴莲是很好的、是怎么样的;其实你第二口以后你没有再吃到榴莲。妄想活动的时候,我们已经不知道外面是怎么回事了,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了,就是「妄心攀缘妄境」→产生欲望→开始造业。
说─为什么有生死轮回?其实是「自己」创造出来的!
我们本来是清净本然,我们内心当中本来没有烦恼,本来没有罪业,本来没有生死。但怎么会有生死呢?答案只有一个:「仁者心动」,就是这样。你自己动念头。我们自己在清净本然当中,捏造一个妄想出来,然后带动了烦恼、带动了罪业、带动了生死果报。所以我们要知道妄想的可怕:第一个、它是不知不觉的;第二个、它是辗转增胜的,势力会不断的扩大。你一旦开始修行、开始回光返照的时候,你才会知道妄想的可怕;我们一般人是不知道怕,因为你从来没有回光返照嘛!所以在本经当中,我们的思考模式:不是向外去看谁怎么样,这跟你都没有关系。你开始修学《楞严经》以后,你开始远离你心中的颠倒妄想,你要慢慢的试着一步一步踏入回家的道路,才有可能达到临终的正念。当然它的方法就是「不迷、不取、不动」,看你是从「理观」下手,或者从「事修」下手,都可以。
(责任编辑:常春法师)
上一篇:大愿法师:水车喻人生轮回 下一篇:茗山长老:实行慈悲的方便